日晷:古代的计时神器,测量时间的利器
日晷仪,也被称为日晷,是一种观测日影来计时的仪器。它的主要原理是根据日影的位置来确定当时的时间,是我国古代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之一。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准确的时间都是我们生活和劳作的重要基础。
在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被称为日晷仪。然而,史籍中关于日晷仪的记载并不多。最早的史料记载是在“汉书·律历志·制汉历”一节中,太史令司马迁建议共议“乃定东西,主晷仪,下刻漏”。然而,“汉书·艺文志”中列有晷书34卷,但仅存书名,而无内容。
到了隋书·天文志中,耿询的成就被记载为“观测日晷和刻漏,是测天地正仪象的根本”。而在明史·天文志中,对日晷的形制、定时之法都有详细的记载。与圭表相比,日晷已经复杂得多,成为一种真正的计时仪器。
到了清代,日晷不仅可以用于计时,本身也成为了装饰艺术品。日晷计时的原理是通过观测太阳照射物体的影子来计算时间。在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和方向都在不断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短,中午过后又重新变长;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在北方,傍晚在东方。因此,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更方便一些。
然而,日晷必须依赖日照,不能用于阴天和黑夜。因此,单用日晷来计时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种类的计时器,如水钟,与之相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