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对照表:古代时间划分与现代时间的完美对应
古代的时辰
古代中国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这些时辰的命名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的。
以下是十二个时辰及其对应的时间段:
子时(23时至01时):夜半,又称中夜、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丑时(01时至03时):鸡鸣,又称荒鸡,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
寅时(03时至05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老虎在此时最猛。
卯时(05时至07时):日出,又称破晓、旭日,月亮又称玉兔,在这段时间还在天上。
辰时(07时至09时):食时,又称早食,也是吃早饭时间,相传这时“群龙行雨”。
巳时(09时至11时):隅中,又称日禺等,蛇在这时候隐蔽在草丛中。
午时(11时至13时):日中,又称日正、中午等,这时候太阳最猛烈,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将会产生,而马是阴类动物。
未时(13时至15时):日昳,又称日跌、日央等,羊在这段时间吃草。
申时(15食至17时):哺时,又称日铺、夕食等,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
酉时(17是至19时):日入,又称日落、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鸡於傍晚开始归巢。
戌时(19时至21时):黄昏,又称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狗开始守门。
亥时(21时至23时):人定,又称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