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警句
《岳阳楼记》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杰作,其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一句更是千古流传的名言。全句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表达了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安危的深刻含义。
范仲淹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文学才华,在北宋政坛和文坛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这种情感在《岳阳楼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这篇名作中,范仲淹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岳阳楼记》写于1046年,范仲淹被贬放河南邓州。1047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由于二人同是被贬之人,有着共同的思想情感,因此文中充满了述志励友之情。这篇文章不仅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还表达了对好友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范仲淹的字是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他是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的祖籍是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苏州市吴中区)。尽管少年时家贫但好学,但当他成为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显露出他的敢言之名。
《岳阳楼记》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警句,也时刻提醒着我们在位高权重之时,不忘初心,心系百姓,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