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之才的主人公:三国才子曹植
“七步之才”这个成语,源自于南朝宋的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用以形容人才思敏捷,聪颖过人。这个成语与三国时期的曹植有关,他被人们赞誉为拥有“七步之才”的文学天才。
曹植,字子建,生于192年,沛国谯人,即现在的安徽省亳州市。他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第三子,自小便展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曹植的作品丰富多样,包括《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被誉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以笔力雄健、词采画眉见长,并因其卓越的文学成就,与曹操、曹丕并称为“三曹”。
“七步之才”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曹丕对曹植的刁难。在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任丞相并废献帝自立为帝。他对曹植心存猜忌,有一次故意刁难他,限他在七步之内完成一首诗,否则问死罪。曹植应声而吟:“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在描述煮豆子的过程中,隐喻了兄弟之间的关系,表达了本是同根生,却为何要自相残杀的无奈和悲愤。曹植在七步之内完成了诗作,让曹丕深感羞愧,免去了他的死罪,但将他贬为安乡侯。
这个故事广为流传,人们赞誉曹植有“七步之才”,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至今。曹植的才华和机智不仅展现了他的卓越文学造诣,也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