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故事:纪念屈原及其他传说

发布时间:2024-01-29 11:33:22作者:解贵

端午节,一个充满丰富传统和独特习俗的节日,在我国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尽管这个节日的起源有多个传说,但最广为接受的是为了纪念屈原。然而,这个节日的由来并非只有这一种说法,还有其他关于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传说。

屈原的传说与端午节紧密相连。身为楚国的大臣,屈原提倡贤能之士和强大国家,主张联合对抗秦国。然而,他的理念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并最终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在流放中,他写下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如《离骚》、《天问》和《九歌》。当秦军攻破楚国京都时,屈原心如刀割。他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作《怀沙》后,抱石投进汨罗江。当地居民听闻此事后,纷纷划船前来捞救。人们还自发地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入江中,希望以此喂饱江中的鱼虫虾蟹,使其不再咬食屈原的身体。更有人倒入雄黄酒,希望能药晕蛟龙水兽,使其不再伤害屈原。人们还自发地将饭团、鸡蛋等食物丢入江中,希望以此喂饱江中的鱼虫虾蟹,使其不再咬食屈原的身体。饭团外面再饭一层彩丝缠住饭团外划船的人们便饭回去吃,饭回去吃这便是现在我们所见的粽子的雏形。此后的每年五月初五,民间便有了划龙舟、饮雄黄酒的风俗,这些习俗不仅是对屈原的怀念,更是对楚文化的传承。

除了屈原外,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也被认为是端午节的来由。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因父兄被楚王所杀而流亡吴国。他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伍子胥掘墓鞭尸,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夫差继位。伍子胥因建议彻底消灭越国未被采纳而遭陷害致死。他的遗言是死后将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观察越国的进攻。夫差闻言大怒,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民间便有了端午节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这一说法。

另一个传说是关于东汉孝女曹娥的。她的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曹娥年仅十四岁,沿江昼夜号哭并寻父尸。过了十七天,她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因此被传为神话。县令得知后命令度尚为曹娥立碑,并让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她的孝行。

端午节的由来故事:纪念屈原及其他传说

1、关于介子推的传说也与端午节有关。介子推是寒食节与清明节由来传说的主角,但也有观点认为端午节的由来与介子推有关。据东汉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说,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端午节的由来有多种传说,但最广为接受的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个节日不仅是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精神,更是传承了楚文化的丰富传统和独特习俗。同时,其他关于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传说也为这个节日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无论是饭团、粽子、龙舟还是雄黄酒,这些端午节的习俗都承载着人们对屈原及其他传说的怀念与敬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

站长推荐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