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椋鸟》——徐秀娟的鸟类与自然之诗
《灰椋鸟》是徐秀娟的一篇深情描绘鸟类与自然之美的散文。这篇文章以灰椋鸟的归林景象为主线,展现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和对林场工人辛勤劳动的敬仰之情。
文章开篇,作者先描绘了灰椋鸟的外貌特征,用尖尖的嘴、灰灰的背,以及黑乎乎的外观,为读者勾勒出一种看似普通但充满生命力的形象。然而,通过电视录像的展示,作者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决定亲自去林场一探究竟。
在林场的观察过程中,作者描绘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一开始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来,盘旋着投入刺槐林。不久,“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能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头顶飞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回来的鸟在林内鸣叫,好像在倾诉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夕阳西沉,晚霞映红了整个林子,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但灰椋鸟们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它们的羽毛变成了金红色,像穿着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整个林子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场面热闹非凡。作者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在返回的路上,作者思考着: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她怎能观赏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这一思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林场工人的敬仰之情,也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灰椋鸟》这篇散文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鸟类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首赞美生命、敬畏自然的诗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