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揭示沙皇专制下的卑躬屈膝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对人物如变色龙般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契诃夫巧妙地将变色龙这一形象与小说中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相结合,使得小说的主题思想得以深刻体现。
在《变色龙》这部小说中,契诃夫通过人物的自我表演和随机应变,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他的名字“奥楚蔑洛夫”是音译,意译即为呆傻、疯癫的意思,作者借此来讽刺、嘲笑和否定奥楚蔑洛夫这类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小说的题目《变色龙》和主人公的名字有着内在联系,具有深刻的讽刺和象征意义。变色龙是蜥蜴类的一种,能随时改变皮肤的颜色以适应环境的需要。俄文“变色龙”也可译为易变心的人。作者借此强调主人公善变的性格特征。
在小说中,奥楚蔑洛夫的唯一技能就是善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甘心情愿当统治阶级的看家狗。这种行为让人感到可笑,同时也让人感到可恨。他的存在只能造成是非的颠倒和对公理的损害。
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巡逻中的督警奥楚蔑洛夫和随从穿过集市广场时发生的事情。突然,他们听到有人在尖声大喊,于是他们朝喧闹的人群走去。原来,金银匠赫留金想用烟蒂去烫一只无家的小狗的鼻子,却被小狗咬了手指。见来了督警,于是便向他告状。一开始,督警奥楚蔑洛夫很是公正和严厉,但当有人说这好像是日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他不断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言论,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最终,当得知这是将军哥哥的狗时,他对小狗大加赞扬,并对赫留金表示还会收拾他。
契诃夫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他的剧作对19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两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契诃夫被认为是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