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主要内容:揭示沙俄下层人民的苦难与人性之复杂
《童年》是高尔基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讲述了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通过阿廖沙的视角,描绘出一个充满善与恶、爱与恨的世界。
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在这里,他得到了外祖母的疼爱和呵护,并深受她讲述的优美童话所熏陶。然而,他也亲眼目睹了两个舅舅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打假,以及他们在生活琐事中所表现出的自私和贪婪。这些景象让阿廖沙深刻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性。
高尔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这些人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通过阿廖沙与他们的交往,热情讴歌了他们的美好品质。同时,作品也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反映了19世纪70-90年代俄国社会的黑暗面。在这个时期,偷窃在村民中已形成一种风气,儿童无钱上学,沦落街头,靠捡破烂为生。从广义上讲,正是这种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造成了阿廖沙的悲剧。
通过对阿廖沙童年经历的描写,作品展现了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既有美好的回忆和温暖的亲情,也有残酷的现实和无尽的苦难。高尔基通过对阿廖沙的成长历程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命的脆弱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苦难的认识和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