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江愁绪向东流
春花秋月,何时终结,那些消逝的往事,又有多少能够回忆?昨夜的小楼中,东风又至,曾经的故国,只能在月光下回首,却已不堪回首。那些雕刻精美的栏杆,玉石堆砌的台阶,或许依然存在于金陵的南唐故宫,只是那些熟悉的面孔,那些曾经的欢笑,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
我,李煜,曾经的南唐后主,问自己,究竟有多少愁绪,如同这东流的江水,无休无止。我是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的那个人,是李璟的第六子,961年继承皇位。我虽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但生活上的穷奢极欲,却让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975年,宋军攻破金陵,我肉袒出降,虽被封为违侯,却已沦为阶下囚。
我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其擅长写词。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则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然而,这些词作,却是我心中无法言说的痛。
《虞美人》这首词,大约作于我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的故国之思,不加掩饰,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我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我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我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春花秋月何时了?”人们多以美好来形容“春花秋月”,而我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因为每一次看到春花秋月,都会让我想起那些已经消逝的往事,那些曾经的欢笑和泪水。小楼昨夜又东风,那东风带来的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我“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那东风,那春花秋月,都勾起了我对故国的深深思念。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那些雕刻精美的栏杆,玉石堆砌的台阶,或许依然存在于金陵的南唐故宫。只是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那些曾经的欢笑和泪水,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我看着那雕栏玉砌,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哀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问自己,究竟有多少愁绪,如同这东流的江水,无休无止。那江水,那愁绪,都向着东方流去,流向那未知的远方。我知道,我的愁绪,我的痛苦,都将随着这江水,流向那无尽的远方。
我,李煜,曾经的南唐后主,用我的生命,写下了这首《虞美人》。我用我的愁绪,我的痛苦,铸就了这首词的灵魂。我希望,我的词作,能够让人们感受到我心中的痛,让人们明白,那些消逝的往事,那些曾经的欢笑和泪水,都是我们无法忘记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