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背景:揭秘历史背后的激荡与传奇

发布时间:2024-04-22 11:39:23作者:柯霄

1934年,上海电通公司怀揣着支援抗日救亡的崇高使命,决定拍摄一部影片。田汉,这位杰出的文学家,被委以重任,创作文学剧本。他挥毫而就,写下了《凤凰的再生》的剧本梗概。然而,就在影片即将开拍之际,田汉却因“宣传赤化”的罪名被捕入狱,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整个剧组陷入了困境。

为了尽快推进影片的制作,电通公司决定请孙师毅、夏衍对田汉的剧本进行改编。在得到田汉的同意后,孙师毅将影片更名为《风云儿女》。时间来到了1935年2月,一位去监狱探视田汉的同志,带来了田汉在狱中写在香烟盒包装纸背面的歌词,这便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原始手稿。

义勇军进行曲创作背景:揭秘历史背后的激荡与传奇

得知这一消息的聂耳,主动请缨为这首歌词谱曲。他倾注了巨大的激情,很快就完成了曲谱的初稿。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聂耳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完成了曲谱的定稿。

1935年4月18日,聂耳抵达日本东京,对《风云儿女》主题歌的初稿进行了修改,并三次调整歌词。曲谱定稿后,他将其寄回中国。由于聂耳在寄回的歌词谱曲名称上只写了“进行曲”三个字,电影的投资人朱庆澜将军在“进行曲”前加上了“义勇军”三字,歌曲最终定名为《义勇军进行曲》。

这首歌曲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成唱片,于1935年5月16日正式发行。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影响力,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成为激励亿万人民为争取自由解放而战斗的号角。

《义勇军进行曲》的成功,离不开作曲家聂耳对歌词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他成功地将这首散文诗般的歌词,按照音乐的规律处理得异常生动、有力且口语化。在旋律创作上,他既吸收了国际上革命歌曲的优秀成果和西欧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又融入了浓郁的民族特色,使这首歌曲能够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和接受。

前奏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整首歌曲的情感和旋律发展的基础。聂耳根据歌词分句的特点,将这首歌曲处理成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所构成的自由体结构。这些乐句虽然旋律和结构各异,但衔接紧密,发展自然,唱起来起伏跌宕、浑然一体。

歌词中的每一句都饱含深情,尤其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聂耳运用了全曲中的最高、最强音,并在“中华民族到了”之后突然休止半拍,使得“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得到了突出的强调。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使歌曲更具震撼力,也更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也有所变化。但无论歌词如何调整,这首歌曲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始终不变。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奋斗。

如今,《义勇军进行曲》已经不仅仅是一首歌曲,它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重要的场合和时刻,我们总能听到这首激昂的歌曲回荡在耳畔,提醒着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

站长推荐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