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禅山记: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探寻幽深奇景之旅

发布时间:2024-03-15 10:39:18作者:上官芸

褒禅山,古称华山,因唐代高僧慧褒曾居于此并圆寂而得名。今日所称的慧空禅院,便是慧褒大师之墓舍。禅院东去五里,有洞名为华山洞,缘其位居华山之南而名之。洞外百余步处,有石碑侧卧路旁,文字剥蚀,几不可辨,唯“花山”二字依稀可识。今人读“华”为“华实”之“华”,疑为字音之误。

前洞平坦而开阔,泉流潺潺,游者络绎不绝,题记遍布,热闹非凡。而自山道蜿蜒而上五六里,则见一幽深洞穴,寒气逼人。问及洞深,即便是喜好探险之士,亦难穷其尽。此洞名为后洞,我与四位友人持火而入,深入愈难,所见愈奇。有同伴因疲惫欲返,言:“火将尽,不出则危。”众人遂与之同归。吾等所至之处,尚不及好游者之十一,然观左右石壁,题记之人已寥寥无几。盖因洞深难至,故至者益少。当时体力尚足,火光尚明,出洞之后,或有责同伴欲出者,吾亦悔随之,未得尽游洞之乐。

于是心生感慨。古人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每每有所得,盖因思深且广也。平坦近处,游者如云;险远之地,至者寥寥。然世间之奇伟、瑰怪、非凡之景,常在于险远无人之处,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然力不足,亦不能至。有志与力,而不随以怠,然至幽暗昏惑之地,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有力而未至,人可讥之,己则有悔;尽吾志而不能至者,无悔矣,孰能讥之乎?此吾游山之所感也。

至于仆碑之事,更觉古书之不存,后世谬传而莫能名者,不胜枚举。学者当深思而慎取之,不可不慎也。同游者四人:庐陵萧君圭字君玉,长乐王回字深父,吾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之。

褒禅山记: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探寻幽深奇景之旅

此次游褒禅山,虽未尽其乐,然所得颇丰。游山玩水之间,亦能悟人生之道,此乃游之真谛也。愿后之来者,能深思吾言,慎取古书,以得游山之乐,亦得人生之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我们

站长推荐

栏目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