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杜甫的晚年哀歌与忧国之思
杜甫《南征》诗鉴赏
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诗人此时已是年老多病,又因与严武闹翻,处境堪忧,南行途中的春江景色反而引发了其内心的无限悲苦,于是有感而发。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写南行途中所见之景,有以景写情之意。前句写景疏朗有致,后句写景则细腻入微。此二句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用字遣词也颇具苦心。如“春岸”,点明季节。“桃花水”,指春水涨满,如桃花之色一般鲜红美丽。就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云帆”,即指航船,暗扣题目中的“南征”。而“枫树林”则扣“江阴”一语。这里用一“帆”字,与“江流浩荡”相呼应,更赋予景物以动感。“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前句是回顾,既实写早年颠沛流离的生涯,又暗含有“违己交病”的无穷感慨。后句是展望,既与“老病”句相呼应,字面上若在说:往日是杖藜伏腊,如今更加老病了。其实更含有对往后的日子已不可多得的深沉悲痛。诗人以情驭景,把他的愁苦和盘托出,使景物也染上了浓厚的感情色彩,诗旨益见深邃。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两句点明矛盾交织之状,直抒胸中忧愤之感。此时诗人已是年老力衰了,此番南行,山高水长,路途艰险,令人忧愁害怕。而诗人内心却充满了矛盾和痛苦。一方面他怀念故园,时刻不忘报效国家;另一方面现实的境遇又使他难以南征。故曰:“君恩北望心”。想报效朝廷,但是“百年歌自苦”,自己已老迈年高了。显然,“南征”与“北望”是触目伤情的两个字眼。它们又遥对工整:“南征日”对“北望心”。而“老病”又与“百年”、“歌自苦”相映照。“老、病、苦”,压倒了“征、望、恩”。令人寸步难行哪!全诗波澜起伏,而转折无痕;字句凝炼,而风骨宛然。故方家多加激赏。
最后两句“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更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老病孤舟中仍不忘为国家民族担忧的崇高精神。这两句诗,也是对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歌自苦”,是说自己甘愿为天下苍生早日摆脱苦难而自觉地吟味艰难、体验痛苦。这是诗人杜甫在晚年发出的哀鸣之声。诗人由于抱负远大而受挫于朝中奸臣的排挤打击而不幸落职出京漂泊已历数年。此际国运衰危、民生凋敝、自己无施展才华之机,作为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又欲有一番作为,诗人不甘闲居而终日颠沛于江湖之间,“百年歌自苦”的沉痛郁结于怀而发之于外。这比杜甫早先写的《悲陈陶》、《哀王孙》中的控诉更为深沉和凄怆。同时,“未见有知音”一句也抒发了诗人一生怀才不遇的悲哀。“知音”者,知己者也。盖杜甫自信自己的一腔忠忱、济世愿望和伟大抱负有如美酒般珍美香醇,本当为天下人共赏,惜乎如幽兰暗香浮动、空谷难觅知音!杜甫慨叹的是当时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整个时代的没落,他不能不从心底发出这痛苦的呼声:“未见有知音”!
全诗悲壮凄楚,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苦闷以及当时社会的没落与动荡不安。